设为首页添加收藏

您的位置: 主页 > BB视讯新闻 > 公司新闻
公司新闻

BB视讯:外滩中式装饰艺术派建筑:女青年会大楼的历史与建筑风格

发布日期:2025-04-20 来源: 网络 阅读量(

  1925年4月,巴黎国际博览会如火如荼地开展,标志着“装饰艺术”风格的确立,至今已整整100周年。这样一个历史节点,上海因其独特的城市魅力,荣登全球装饰艺术派建筑排名第二的位置,成为仅次于纽约的重要城市。走在外滩,穿行于万国建筑群,时常会被优雅的中式装饰艺术派建筑所吸引,今天让我们探访其中一座富有故事的大楼——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,简称“女青年会大楼”。

  女青年会大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,位于圆明园路133号,1932年正式开幕。作为当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,它的设计师李锦沛(Poy Gum Lee)是一位美籍华人,其祖籍为广东台山。这位出色的建筑师在美国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,后来回到中国,参与了驻华青年会的建筑设计工作,最终创建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。李锦沛以一种当时新颖的“中国装饰”风格闻名,完美融入了当时的时代背景。

  站在这座八层高的建筑前,第一印象便是它的层次感。大楼六层及以上设有退台,二层及以上是U形走廊布局,给人一种既优雅又灵动的感觉。BB视讯官方入口更值得一提的是,这座大楼在设计之初,考虑到了多种使用功能,甚至设有出租的功能区域。大楼一层是宽敞的报告厅,七层的办公室和小礼拜堂则提供了空间的多样性。八层设有起居室和露台,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惬意的社交空间。

  观察大楼的外观,雕饰细腻而考究,从底部的须弥座到顶部的装饰,无不体现了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借鉴。须弥座上绚丽的石雕莲瓣纹样,彰显了中式文化的典雅;而门罩上的传统筒瓦披檐、云纹装饰及三交六椀菱花图样,更是将传统与现代毫不妥协地结合在了一起。无论是窗槛墙上的石雕回纹,还是五层正中的石雕如意式云头纹,都展示了中国独有的文化魅力。

  在这座大楼的内院敞廊,搭配了现代彩绘与传统样式,令人流连忘返。透过五光十色的天花板,传统的中国元素与装饰艺术派的摩登范结合得恰到好处,使得整个空间如梦似幻。正如李锦沛所追求的,“中国装饰”不仅仅是一种风格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

  如今的外滩风貌区,作为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,西方建筑学最早落地生根的地方,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。而女青年会大楼正是这段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在这座摩登繁华的城市里,这缕飘荡的“国潮”魅力,正通过每一座建筑和其背后的故事传承下去。

  从外滩源出发,蜿蜒而上,经北京西路、中山东一路、九江路,数幢中式装饰艺术派建筑,蕴含了无限的历史与文化。从女青年会大楼到其他众多杰作,每一座建筑都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,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